

大别山精神,指的是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大别山区这一特定范围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在大别山地区的共产党领导下,为了民族解放、人民独立在推翻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革命斗争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革命信仰、革命行动、革命品质的革命精神总和。
在“大别山精神”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上,信阳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尚邦君代表“大别山精神”研究组发布新闻,将“大别山精神”概括为“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四句话16个字。
深刻内涵·“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

大别山军民凭借坚定的信仰,在白色恐怖和极其困难的环境条件下,百折不挠,坚守大别山,使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凝结的是大别山军民对党忠诚、威武不屈、坚忍不拔的精神,是“大别山精神”的核心所在。
在革命的紧要关头,为了革命的需要和全局的利益,大别山区的军民总是从全局出发,用自己的牺牲为全局的胜利创造条件,凝结的是大别山军民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精神,是“大别山精神”的风格体现。
在开创和坚持大别山的斗争中,大别山区军政军民团结一致,为扩大人民军队,保证战争胜利和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凝结的是大别山军民热爱军队、服务人民、同心同德、携手共进的精神,是“大别山精神”的根本保证。
4.“勇当前锋”精神
大别山根据地不仅是我党创建的全国最早的根据地之一,而且在中国革命最紧要的关头,大别山根据地军民都处在最前沿的地位,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凝结的是大别山军民听党指挥、英勇善战、“勇”字当头、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大别山精神”的革命品质。
大别山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高举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必须坚守的信念;站位高远、视野广阔、胸怀全局,是需要继续发扬的风格,也是各级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团结奋进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根本保证;勇当前锋对信阳这个经济欠发达、发展相对落后的革命老区来说,具有更加现实的指导意义。